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9节 (第4/5页)
写下了这么一个数列: a=0.4+0.3x2^k。 里头的a是指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也就是1.5亿公里。 其中k=0,1,2,4,8,16……,0以后数字为2的n次方。 如果以日地距离……也就是1.5亿公里为一个天文单位,那么六大行星到太阳距离的比值分别是: 0.4、0.7、1.0、1.6、5.2、10.0。 而实际上的数值是: 0.39、0.71、1.0、1.52、5.2、9.8。 是不是很惊讶? 没错。 在星空这个参考系中,两个结果可以说无限接近于一致。 1781年的时候,赫歇尔就是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数列中的第八项)发现了天王星。 从此,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 根据这一定则。 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或者小行星,只是在当时还没有被发现。 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 这颗小行星就是谷神星,发现者正是现场的高斯。 后来这个规律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总结,归纳成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表示,叫做提丢斯-波得定则。 说道这里,就又到了鞭尸某度百科的时间了。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提丢斯-波得定则,会在详细介绍中看到一句话: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