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5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4节 (第5/5页)

效应,验证的则是粒子性。

    两种情形中光的属性不会变化,也就是不可能出现泊松亮斑验证出粒子性的情况——虽然估摸着泊松本人很想见到这一幕。

    因此光是徐云说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可能在某些情景下变化无常”,便足以令人心神惊讶了。

    熟料这句话还只是个开胃菜,徐云在后头蹦出了另一个相当炸裂的观点:

    以太不存在!

    以太。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多年,由亚里士多德提出:

    他将以太称为除水、火、气、土之外第五种构成世界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之一。

    不过在之后的两千年时间里,以太并未占据思想主流,甚至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这种情况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将以太重新拉回了舞台。

    这个人不是小牛,而是笛卡尔。

    笛卡尔认为物体之间所有的作用力都必须通过媒介来传递,不存在所谓的超距作用。

    因此,空间中不可能是一无所有的,而是充满着一种叫以太的物质。

    以太虽然无法被人体所感知,但却能传递作用力。

    在原本历史中。

    小牛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以太论,但他在写给牧师本特利的一封信中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物体可以通过真空超距地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而不需要任何其他介质,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是荒唐之极的!”

    因此后世普遍认为,小牛默认了笛卡尔的观点,认为以太是引力传递的介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