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4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4节 (第4/5页)

机之父’定义的人……

    正是徐云面前的这个小老头,查尔斯·巴贝奇。

    其实吧。

    巴贝奇、图灵、冯诺依曼几人的关系,看过咱们这本书的同学应该比较好理解:

    就像汉斯·利伯发明了望远镜,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样,有些概念是可以在具体名目下细分的。

    比如查尔斯·巴贝奇是‘通用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是‘现代计算机之父’。

    图灵则是‘计算机科学之父’。

    三者的领域各有不同,地位也并不冲突。

    不过遗憾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运使然,这三位的结局都不太好。

    比如冯诺依曼是癌症去世,享年不过53岁。

    图灵的死则更加众说纷纭,他在41岁那年自杀身亡,而他死前遭遇过极其强烈的舆论攻击——因为他是一位同x恋。

    考虑到这年头lgbt比较敏感,此处就不多赘述了。

    而最倒霉、最凄惨的。

    无疑是查尔斯·巴贝奇与阿达·洛芙莱斯这对组合了。

    巴贝奇1791年出生于伦敦,在剑桥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极佳,与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的儿子约翰·赫歇尔一起组建了分析学会,并且竭力复兴英国数学。

    毕业后的巴贝奇也从事起了数学研究,还参与了皇家天文学会的建立,一度被视为英国的‘小高斯’。

    但在1820年。

    一个意外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