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5节 (第3/5页)
性能……” 作为凝聚态物理的在读生,徐云对于压电陶瓷制备方式的掌握度可以说刻进了骨子里。 比如说烘干温度是70度,烧渗银电极是850度等等,这些数据他都倒背如流。 不过出于低调考虑,他这次没有将具体的数据写清楚——毕竟这是‘肥鱼’的成果嘛。 反正剑桥大学家大业大。 实在不行就慢慢实验摸索,用穷举法尝试,总是能确定出最合适的实验温度的。 待压电陶瓷的环节顺利突破,分析机在设备上的核心难点基本上可以宣告清零。 剩下的,便是阿达负责的代码编写的问题了。 换而言之。 徐云离完成任务的那天,也越来越近了…… 十五分钟后。 徐云将写好的配方交给了基尔霍夫。 这位德国人当即离开实验室,以法拉第助手的身份前去准备起了压电陶瓷的制备。 待基尔霍夫离开后,法拉第拿起茶杯抿了口水,打算宣布散场。 不过话将出口之际,他忽然顿住了。 徐云见状不由与小麦和黎曼对视一眼,出声问道: “您怎么了吗,法拉第教授?” 法拉第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答道: “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 众人连忙摆出洗耳恭听状。 只见法拉第环视了实验室一圈,目光最后落在了真空管设备上,说道: “今天大家只顾着做实验到现在,估计都忘了一件事——之前计算出荷质比的微粒也好,这道神秘射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