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6节 (第2/4页)
徐云只是出于对自己苏醒时躺在坑里的遭遇产生了一些警惕,所以留了个后手。 也就是防弹衣的生产其实没有太明确的目的性,主要是为了‘自保’,不一定会用上。 但在那天老汤带来苏格兰境内发现了东方人尸体的消息后,徐云顿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单纯的“防”…… 似乎还不够。 如果自己周围真的存在有某些敌人,必须要拥有一定反击的力量。 这就是心态的第二阶段。 因此他便托艾维琳打造了这么一款同样是青春版的冲锋枪。 早先提及过。 真正决定现代枪械雏形的不是具体某个枪种,而是后装枪+多边形膛线的设计思路,二者是一个因果关系。 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思路,才会有多种多样的枪种出现。 尤其是多边形膛线。 这是一个堪称划时代壁垒级别的技术突破。 不过这种时代壁垒也是相对来说的,至少在徐云这个穿越者面前,突破难度就小很多了。 徐云上辈子从科大毕业后便进入了成飞下属的某研究所,也就是搞十爷的那个公司。 不过徐云搞的不是军用机,而是某非军用领域的理论研究——否则鲜为人同学们也就看不到这本书了。 虽然工作不涉军。 可一些半公开的、不涉密的、举报也得不到五十万的、几十年前的枪械设计图纸和数据…… 徐云想拿到还是不难的。 当然了。 由于非专业人士的缘故。 徐云保存在脑海里的也就步枪膛线的一些基础数据,至多搞出来北宋副本里张三用的武器。 其他一些能够制造近代枪械的数据,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