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8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9节 (第2/4页)

的成品为例,其中的含硫量大概在万分之十一,也就是千分之一左右。

    先前提及过。

    钢铁中硫和磷每差万分之一,效果都堪称天差地别,截然不是一个概念。

    现代钢铁工艺也基本上以这个差值,作为品级的界定线,分成普通钢、高级钢、特级钢、特级巅峰钢、特级大圆满钢、半步超脱钢等等……

    总而言之。

    和现代最普通钢铁的万分之五比起来,宋代普通钢铁成品差了足足六个量级。

    哪怕是拿制器局中最优质的钢铁成品相比,也顶多把级差缩短到四点五左右罢了。

    因此徐云抱着‘反正任务是搞事’的想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搞了个大的:

    他将贝色麦的贝氏炼钢法与明末的灌钢法相结合,又以本土1956小容积炉子为模板,设计出了一个两立方米的反射炉。

    所谓反射炉。

    指的是一种室式火焰炉。

    燃料在它燃烧室燃烧,生成的热量则靠炉顶反射到加热室加热坯料。

    炉内传热方式不仅是靠火焰的反射,而且更主要的是借助炉顶、炉壁和炽热气体的辐射传热。

    因此在设计规格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徐云这次采用的为砖砌反拱炉底,厚为900毫米左右,由下而上依次为:

    炉底铸铁板、20毫米石棉板、300毫米粘土砖、100毫米捣打料层,以及最上层砌的镁砖反拱。

    什么?

    你问镁砖怎么来?

    将菱镁矿经过高温煅烧,再破碎到一定粒度后成为烧结镁砂。

    接着压制过后,就能得到品相上佳的镁砖了。

    考虑到试制备马铁蹄的熔体比和深度较小,因此徐云采用的是129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