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6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6节 (第2/5页)

模型,正是徐云在物理的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甚至不是选修课题,而是他的主阵地。

    而历史上第一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物质……

    就是通过铷原子完成的。

    从这个角度切入,徐云可以非常完美的链接到重力梯度仪设计。

    也就是【大佬,我发现了xx原子/粒子,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下的测量量级比铷原子高,目前铷原子在实验室外唯一的用途就是重力梯度仪,所以咱们是不是能试试运用在重力梯度仪】云云……

    完美.jpg。

    只是……

    思路虽然顺滑,但实cao起来却难度很大。

    因为……

    徐云tmd找不到对应的微粒啊……

    铷原子之所以能被作为重力梯度仪的测量材料,主要是因为它属于一种原子频标:

    这玩意儿和铯都可以看做是类氢原子,即一个电子加一个原子实的结构,能级结构比较简单。

    同时,它们量子态的选择和制备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也比较容易实现。

    否则的话,欧洲那边也不会选用铷来做测量粒子。

    换而言之……

    想要找到和铷相同量级的粒子都很困难,遑论比铷原子精度还高四个量级的微粒了。

    因为除了光子之外的微粒都有静质量,这个静质量就限制了它们自身会对效果产生影响。

    按照徐云的设想。

    目前最合适的微粒应该是中微子,但如果能稳定捕捉这玩意儿,科学技术早就领先奖励的那款重力梯度仪不知道多少代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