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47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1节 (第5/5页)

,正是施密特望远镜的原理图像。

    当初的1100副本中,由于北宋年代的生产精度水平有限,他只能拿出第一代卡塞格林这种比较老旧的组合。

    但眼下可是1850年,科技水平远非1100年可比。

    并且由于世界线的变动,工业生产水平甚至接近了1900年。

    如此一来。

    徐云便直接拿出了施密特望远镜的示意图。

    施密特望远镜出现的时间是1931年,由德国光学家施密特所发明。

    它被修改优化了部分光路图,从而达到了光力强,可见范围大,成像质量好的效果。

    后世许多天文台使用的也都是施密特望远镜,例如迈克·布朗团队就是靠着它发现的阋神星。

    虽然后世的施密特望远镜增加了主动控制系统以及cdd精筛模组,但实际上这些设备主要在于筛星,对于成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总而言之。

    施密特望远镜堪称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界反射式望远镜的天花板。

    施密特望远镜球面镜焦面上各处的像点都是对称的,而这恰好是球面的高斯曲率的范畴——从这个定理的命名上不难看出,它的总结者正是面前这个小老头。

    因此只是匆匆看了示意图几眼,高斯便眼前一亮:

    “好想法!虽然对玻璃底片有一定的要求,改正镜的加工也比较困难,但这成像效果……”

    高斯像是后世和尚念经似的,左手食指中指不停与大拇指触碰。

    很快,他便简单心算出了视像的优化倍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