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99 集中试飞 (第3/4页)
最低速度和翼下螺旋桨让它的起降难度进一步加大,提高了飞行员门槛,已经不是随便抓个人在地面学几天就能飞的了,必须由飞过二型的驾驶员测试。 自主动力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着远超滑翔机的平飞速度,俯冲时数值还能进一步提高,更适合做一些中距离的临时支援行动。 不过现有的机械水准有限,挤占负载后能挂载的东西较少,后续还有很多麻烦,甚至可能还要改型。 测试中的第三、第四型飞机,也是同一个机型,区别只是一个客运一个军用。 这个机型的名字叫“蛮牛”,现在还只有一架原型机。 翼展28米,机长20米,比狂风大了非常多,不过计算高度的话就没差多少,狂风三型乙的停机高度为4.1米,蛮牛原型机也只有4.5米,是一种相对细长的构型,用来客运空间不够宽敞,随着原型机测试进度和蓝天重工的工艺水平发展,之后还要改很多版本。 蛮牛原型机搭载的是水冷式星型发动机,两台发动机总出力1800千瓦。 水冷是用来解决星型发动机功率瓶颈的有效方法,就是特别重,一台就接近两吨,两台已经快赶上三型乙的总空重了。这发动机也算样机,稍后改进改进,或许能争取把重量削减几百千克。 另外,蛮牛原型机还配有魔法上浮模块和魔法紧急迫降模块。 因为这款飞机足够大,在经过针对设计后,在特定区域产生较小的魔法抬升力,已经不会干扰翼面升力。 这样的混合动力,为蛮牛带来了极强的性能。 原型机现在利用配重测到的标准(稳定)起飞重量为2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