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做衣服 (第2/4页)
是打算全都用于冶铁产业。 唐正的想法可不仅仅是眼前的蝇头小利,他更加看重大量烧蜂窝煤以后,剩下煤渣的用途。 古代人不懂煤渣可以混合成建筑材料的科技,可唐正懂啊。 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 有句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唐正就想着当民间大量开始烧煤炭以后,朝廷回购煤渣,用于修路。 宣朝的路面,除了大城市是青石板路以外,出了城全部都是土路。 一旦下雨就会泥泞不堪,耽误行程。 等修了水泥路面,就可以改善交通,加强各地百姓之间的交流。 经过一番思索,唐正让工部尚书过来了一趟,询问了宣朝煤的储量。 工部尚书的回答吓了唐正一跳,宣朝现在年产十万吨煤,储量一百多万吨。 细想下来,这样的情况倒也在情理之中。 唐正记得,在华夏历史上的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煤廉价于柴的情况,说明那个时候,全国已经大量产煤矿了。 而清朝洋务运动开始,有了机械代替手工,煤的年产量高达数百万吨。 毕竟宣朝的国土面积在这里摆着,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嘛。 于是唐正就跟工部尚书提出了自己要建设煤球厂的想法。 价格暂定为一两银子一百块煤球,唐正的想法是推广到民间,而不是只针对富贵人家。 人是有惰性的,汽车出来以后,想要走路的人越来越少。 外卖出来以后,出门吃饭的人越来越少。 烧蜂窝煤也是同理,有更加方便快捷的蜂窝煤,谁还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