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3、面圣 (第8/9页)
年之后的人,他站在大局观上,有着上帝视角,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比这些人通透太多。 谢玉之谢素之同时陷入沉思,皇帝看了身边的宦者一眼:“方才探花郎所说的几人可在名册上?” 立刻有人去查探,不多时便来人回禀:“回陛下,赵应、石淳云、王叔卿等人确实在榜。” 皇帝闻言忽然长叹了一口气,他倒向椅背,望着沈妙平,也不知是生气还是高兴:“你倒是胆子大,什么真话都敢往外说,也不怕朕砍了你的头。” 谢玉之下意识就想起身,却被谢素之一个眼神狠瞪了回去。 沈妙平看出皇帝没有真正生气,安安稳稳的行了礼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若要砍妙平的头,妙平也绝无怨言。” 皇帝道神情复杂:“从无人对朕说过这样的话,你说的句句有理,但这其二朕却是不大认同,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当地私塾确实多为秀才,但那寒门士子难道没有大儒相教便没有出息了么?恐怕不见得吧。” 沈妙平道:“自然有出息之人,但都是些惊才绝艳触类旁通之辈,一年又能出几个呢?” 古文难懂,古意难明,长长的一段话既无标点断句,也没有固定的翻译,所以才会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学说。 沈妙平见皇帝不语,只想赶紧把他忽悠过去拉倒:“千人千面,经书史籍上同样的一句话,会繁衍出千万种理解,当世大儒为何是大儒,因为他们对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理解,独成一派,更何况万事万物皆有一套既定的流程,一位止步于院试的先生,和一位经历过乡考会考殿考的先生,陛下认为哪一个会更有经验些?”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