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业的基石 (第3/4页)
李泰一个拥抱。 这句话算是问到了关键之处,李恪当即表示说:“我需要生铁炼钢,而钢可以用来建造足以在大海上乘风破浪的大海船!” “建造海船当然是为了出海,目前大唐还没有掌握可以建造出能适应长期海上航行的大船,因此我要尽全力做成这件事,然后再请父皇准许派人出海,代表大唐与那些遥远的异域文明建立联系。” 李恪所描绘的这幅蓝图,几乎足足提前了八百多年呈现在众人的眼前,一时间满堂皆惊,大家都怀疑吴王是不是疯了? “吴王,恐怕你有所不知,早在汉朝时期炼钢的技术就被普遍使用,民间也有懂得炼钢的工匠,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工艺,何必大张旗鼓做这种无用功?” 有人马上站出来对李恪表示了质疑。 李恪说:“现有的炼钢技术存在很大缺陷,往往很难打造成型,同时还存在裂纹、分层以及强度不足的问题。 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工匠往往需要反复加热和锻打,从而才有了三十炼、五十炼乃至百炼钢的出现。 在我看来,即便是百炼钢的强度和硬度依然不符合造船的要求,我需要改进炼钢的工具和技术,这对于我大唐来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事。” 李恪从技术层面说的头头是道,而在场的文武百官了解炼钢工艺的人几乎寥寥,所以自然很快被李恪说的无从反驳。 但这件事他们怎么想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李世民怎么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