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 (第5/7页)

是渠源锐,每石粮,仅以六两银的价格卖给他,余者的商贾们,都是七钱,八钱,或是九钱不等。眼下大明的粮食,一直都是供不应求,无论是运到哪里去,都可很快销售一空,可以预见,在未来大明的很多年里,卖粮,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一件事。

    在大量财钱的投入下,老营堡各地屯田的水利,以极快的速度修建着。除了安装河边的水车外,就是打井以安装不近河边的灌井水车了。

    要提高农田的产量,最不好就是提水灌溉农田,灌井水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中国从唐代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的《旱田用水疏》中,根据不同的砌护材料将水井分为石井、砖井、苇井、竹井和木井等,并明确提出井以深、大为佳。

    依五寨堡的经验,五寨堡大灌井是晋西北最好的选择。灌井水车,早在五寨堡就使用成熟,只要照搬过来就是了,而且由于水泥的使用,眼下的五寨堡各农场大灌井,可以打得更深,更减少了塌方的危险。

    除此之外,黄来福也考虑过,偏关之所以缺水,除了降水量少外,境内缺少树木,也是原因之一,为了将来老营堡等地的长期,这种树,也要提上议事日程。

    不过按传统的方法种树,怕是难成活,偏关这个地方,本来降水量就远远少过篜发量,可说是树一颗,死一颗。不过黄来福查看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后,找到了后世有效的一种植树方法。

    20日时,在关河边,在视察老营堡屯丁们的屯田情况时,黄来福对老营堡千户石泽道:“石千户,经我搜寻有关资料,发现要在旱地植树成活,有一个良方,那就是,可将树苗劈头剁脚成一个光杆,留芽,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