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203章 红薯不如小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3章 红薯不如小麦? (第5/6页)

南,作为手下,他自然是高兴。

    黄来福呵呵一笑,能得到明末农业家徐光启的肯定,他也颇有自豪感,不过半刻,阿智有些迟疑地道:“不过徐先生也说了,少爷吩咐收集的这些种子,在北方之地,可能成活困难!”

    根据阿智转述徐先生的话,番薯等从番地引入中国后,在南方种植效果还不错,很多闽广人都赖以救饥,徐先生也认为番薯等物是一些很好的救荒作物,有意引入北方。

    不过在这里,他遇到很大的困难,当时他藏种时,从福建莆田将薯蔓插植在木桶中,春暖后连木桶运到长江边栽种。反复数次,在冬季藏种上一再失败。将番薯从岭南引种来长江流域都这么难,更不要说引种到更北边。引种都失败,更不要说种植成活,给百姓们赖以救饥了。

    听到这里,黄来福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前他只认为红薯等物是高产作物,可以活民无数,却忽识这个时代,红薯等物品种还不完善,不能适应北地要求,远远不能与后世的良种相比。要知道,红薯本身为喜温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需要较高温度,对低温霜冻极为敏感。后世的红薯是经过精心培育的品种,所以可以在北方成活。

    眼下的红薯种子还没有培育出相应的种子,在北方种植时成活量不高,产量不一定高过小麦与稻谷等,毕竟后者是经过千年的培育,有了非常适应地理气候的种子。黄来福记得明末山西有次民乱,就是官员强迫种番薯的结果。

    还有阿智带回来了土豆、花生、烟草等种子,同样是如此问题。在北地,没有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