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255章 刺刀诞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5章 刺刀诞生 (第4/6页)

近九千余人,不过他们每年额造的腰刀盔甲不过三千六百件,鸟铳千门。由于大明让人叹气的匠户制,他们造出来的许多武器更是低劣无比。

    有了五寨堡优良的火器盔甲后,许多军镇都希望向五寨堡购买,连工部都不例外。这当然归功于五寨堡军器局良好的管理制度,因此质量上决对是一等一。

    外部市场需求广泛,只可惜眼下可没有机械化造作,全靠手工制作,所以就算以五寨堡军工厂的效率,也同样是武器生产缓慢,特别是在火铳的制造上。

    燧发枪不比火绳枪难造,一把枪零件不过三十余个,以现在大明匠工的水平,完全可以打造得出,遗憾的是以现在大明的科技水评,燧发枪与火绳枪一样,要量产都非常困难。

    按照传统的手工法,一个工匠造一只燧发枪或者火绳鸟铳,至少都需要一个月时间。最大的瓶颈在于枪管的钻造上,钻一根枪管可能需达到一个月时间,这大大地拖延了火铳的成形。

    或者将来发明个水力深钻机,可以加快枪管的钻造,将一根火铳的打制时间缩减到一至二周的样子……不过眼下没有办法,这时候大明低碳钢的钻头,硬度太低,不堪使用。

    将来要搞成高碳钢的钻膛刀具,不知道要哪一年,唯一之计,或许只能增加军工厂的规模与工匠的人数了。

    其实以黄来福的认为,如果火铳威力上来后,将来全心发展热兵器军队,或许反而比纯冷兵器军队或是冷热兵器结合的军队省钱。

    毕竟现在造一只火绳鸟铳成本不到四两银,燧发火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