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32节 (第4/6页)
活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庄户来说,种地就是本能。 不过等到正式插秧时,还是让他深刻的明白了化肥的作用。 没记错的话,现代种稻子,根据稻种的不同,行距一般都是20到30厘米左右。 但自己看到的却是至少40厘米以上的间距,不用说,肯定是土地本身的肥力,只能满足这个间距,不过这对养鱼反而有利。 而且按照于福的说法,缮国公府这片靠近沟渠的土地,还全都是上好的肥田。 难怪亩产300斤以上的土地,价格就的20两银子以上,其他的下田或者坡地,5、7两银子一亩都常有。 不过,要是能引水来灌溉,下田也能慢慢变上田。 第45章 工部官上门 即便是缮国公府的庄户,也不是人人都能使用铁制的农具,挖鱼沟时,石仲魁就见过上百人中有7、80个人使用的都是木质锄头和铲子等农具。 生产力低下,才是古代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而这就不是某一个人能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了。 5月初,稻子已经插秧了一个星期后,在农庄里读书、修炼10来天的石仲魁,忽然听顺儿说,于洪高正在试验田那边。 等带着人来到地头没想到除了于洪高父子俩和石光珠之外,周围居然还站着至少30个身着景袍的乡绅和一百多个随从。 甚至绿袍官服的从六品于洪高身边,还有1个同样绿袍,和两个红袍五品以上的官员在。 越过人群看到一个红袍官身边,站着贾琏和贾宝玉,石仲魁一猜就知道这人肯定是贾政。 另外一个大概率也是工部的官员。 果然,等石仲魁靠近之后,于洪高一番介绍之下,除了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贾政外,另外一个则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