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节 (第6/7页)
又是百分百的信任,支持他放手施为,不必担忧身前身后明枪暗箭。 所行的种种峻刑法,拔寒俊,举贤良,惩贪严,清治安,课农桑的cao作,着实是很好地确立了建国之初的稳定,让饱受战火侵染,满目疮痍的北方神州土地,又一次恢复了勃勃生机。 如此卓有成效,让刘阿斗见了都难免惊叹,刘琨这个结义兄弟真是拜对了,简直是当世子房之才啊(堪比张良,这也是张宾年少时的自评)。 然而,张宾虽然完成了很多重任,但唯有一件事便似悬颈之刃,始终进展微弱,难以解决。 那便是军费问题。 关中地区连年战乱,陵寝成墟,产力微弱,国帑空虚。 张宾纵有滔天的本事,也须镇静生民,从长计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变出一大笔战争经费出来。 因此,卫青、霍去病、李来亨等人在外征战,一应秣马挥戈之事,虽有张宾居中调配,许多时候却也免不了要自给自足,各自产生了不同的应对法子。 卫青所过之处即传召檄文,晓谕八方,着「我大汉军队兴兵光复,吊民伐罪,凡我大汉百姓,过处安堵如故,不必恐慌」云云。 北方百姓受胡人铁蹄纵横凌虐,不堪其扰,好容易见得王师在此,所过之处严明不犯,多是痛哭流涕,应召输粮,周济大军。 便是这般依靠箪食瓢饮,群黎接济,总算是度过了险关,不至有粮草不济之患。 另一面,霍去病主要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 大军在凉州境内奔驰,摧毁当地政权,夺走所有敌营的粮草辎重,压根不愁没饭吃。 而李来亨的风格就更奇特了,主要就是靠一张嘴忽悠。 他这边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