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橘的种子长不出枳来 (第8/8页)
一例外要求遵重,不要做出任何改变——鲁国再这样下去,就要亡国了。 而我晋国的强大,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抗争。想当年晋国四面皆敌,现如今我们打败了周围所有的敌人——如果不是晋国先民努力去改变周围的敌视态度的话,我们怎会让整个世界匍匐在我们脚下?! 改变是进化,进化就是收益,所有的改变能获得收益的,区别就在于手快手慢。早期的鸟儿有虫吃,首先‘进化’的人必将受益无穷,首先‘进化’的国家,也是如此啊!” 叔孙豹对此沉默不语。 其实,鲁国不缺乏改变的勇气,在原本的历史中,鲁国是第一个实行租庸制的国家,但鲁国是个非常守旧的国家——这句话用现代的话表示,就是:鲁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坚持他们侵占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传统”,不肯把租庸制带来的“发展红利”分享给百姓,所以租庸制虽然焕发了鲁国的农业生产力,但最后发展的红利被贵族集团“传统”侵占,以至于百姓依然困苦不堪。 最终,鲁国的改变导致“国富民不强”,富裕的只是贵族,而贵族集团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哪怕在对外战争中频频采用“承认现实”的犬儒观念,步步退让,也在所不惜……最终,鲁国确实灭亡与它的世仇齐国手中。 积重难返——叔孙豹沉默不语是因为:鲁国明知道那些弊病,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一切。 就如同蔡国的贤人声子能看穿楚国的弊病,并向楚国令尹子木如数家珍的一一指出一样,但声子却无力改变蔡国灭亡的命运,只能在国灭之后出逃楚国。 身在局中,自身也是各种各样的潜规则的一部分,明明能看出国之弊病,但限于国情、限于庞大的利益集团的牵扯,他们只能“犬儒”到底,即使因此国破家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