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重整河山_第857章 合作典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7章 合作典范 (第4/4页)

 采油和炼油设备华北地区也能生产,但是从华北到缅甸路途遥远,运输极不方便。

    大不列颠则可以从印度通过海运将这些设备运抵缅甸。

    时间和金钱成本都要低很多。

    人口、资源和土地的资料是成立政府必不可少的!

    实际上就算亚历山大咬死不答应江东的条件,江东也必须要去营救英国人,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政治问题。

    如果看着英国人灭亡,那么联合国家宣!言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和宗旨也就彻底死亡了。

    亚历山大或许能够想到这一层,但他认为中国人对此不在乎。

    他不敢拿10万英国人的性命来做赌注。

    江东早已经把条约拟定好。

    只是在白纸黑字上江东不是用10万人来交换这三个条件的。

    这三件事变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国通力协作的典范,是英方自愿补偿缅甸人民和中国远征军的。

    挣扎犹豫了一个小时,又经史迪威将军的劝解,亚历山大终于在白纸黑字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江东立刻将远征军司令部里的中外记者召过来,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幕。

    镜头前,江东和亚历山大微笑握手。

    两人的照片将于次日登上反法西斯同盟国报社的头版头条。

    亚历山大一刻也不想在腊戍久待,他感觉自己好像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

    走出远征军司令部后,他一边怒骂一边用白手帕擦拭刚才与江东握手的掌面。

    “该死的黄皮猴子,大不列颠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屈辱的一天!”

    【作者题外话】:三更,求票票哈。鱼夫的抗战之重整河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