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四百三十九章 明军最后的精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明军最后的精锐 (第4/6页)

缺陷,但是机动性实在太渣。

    在路况良好的官道上进行机动都还好,用多一点骡马总能拉着走。

    但是谁家打仗,专门奔着官道去的啊……

    大部分战斗,尤其是野外会战,那可都是在荒山原野里,这些地方可没有什么成型的道路,你想要把好几吨重的重炮拉倒前线,基本都要当场修一条路出来,然后再构筑炮兵阵地开火……说不准前头仗都打完了。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要把野战炮和加农炮分的清清楚楚的缘故,弹重都是九斤,口径都是一样的一百一十五毫米,但是九斤野战炮是编入师属炮兵团,九斤加农炮却是被编入了独立重炮团。

    楚军里的九斤野战炮,身管倍径不过十八辈,并且因为倍径小,膛压也小,所以炮管要更薄一些,全炮重也就一吨多而已,而必要时候还可以把前导车里部署的弹药箱给拆下来,进一步减轻全炮重量。

    大幅度减轻的这种火炮,哪怕是在没有成行道路的原野上,也是能拉着走的,顶多就是前面骡马拉,后头炮兵推而已……

    至于五斤野战炮就更轻便了,只有十八倍身管倍径的这玩意战斗情况下,才七八百斤重。

    平时里如果不考虑骡马的损耗,其实一匹马都能直接拉着在平坦官道上行军……在作战的时候,哪怕前头没路,甚至要上山,顶多几匹马再加上几个士兵后面推,都能直接拉着走……

    实在不行,多个炮兵们聚在一起,都能直接扛着走……

    再有就是两斤半野战炮,这东西在楚军里都已经不属于师属火炮了,而是属于团属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