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第三百九十章 苏秦布的困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 苏秦布的困局 (第2/6页)

上乘,但是普通工匠搞出来的东西就很一般了,如果是个新手,那么就没法看了。

    甚至哪怕是同一个数量工匠生产出来的东西,那么质量也很难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的稳定性上,总会有差的,有好的。

    毕竟人嘛,是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就以最简单的锻打铁料工序来说,铁匠挥动锤子进行锻打的时候,哪怕水平再高,他也不可能永远都让锤子落下来的力度以及位置都保持在同一水准。

    但是工厂里的那些机器们却是可以!

    这也是大楚帝国的兵工厂里生产盔甲的时候,打造出来的盔甲主要零部件,也就是那些铁片虽然整体质量上,其实还不如那些熟练工匠们手工敲打出来的铁片,但是却能始终都维持在一个比较统一的质量水平上。

    放大基数再去看,那么就会发现大楚帝国生产的铁甲,整体水平要比明廷、东掳那边的铁甲质量更好,同时成本也更低,更关键的是产粮还特别大。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能够做到让主力部队的士兵们,几乎人手一件盔甲的缘故,哪怕是火枪手们,都能获得一套轻型的半身甲。

    质量稳定、产粮大、成本低,这是采用大量机械生产的工厂的最明显特征,也是其最明显的优势。

    而这种优势在民用市场上也得到了体现,于是乎,大量这些工厂生产的民用产品开始进入民间市场,并抢占了大批量原本这些手工作坊的市场份额。

    其中以纺织业里的棉布行业为甚!

    纺织行业在江南地区,一直都是属于手工业里的领军行业,在十七世纪上半业的这个时间段里,江南地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