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同以往的大楚经济模式 (第2/10页)
从北边的辽东到南方的琼州岛,南北横跨两千多公里。 从西北的嘉峪关到东边的大员岛,更是有三千几公里。 如此庞大的疆域里,每年总会有部分地方受灾的,或大或小而已。 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大楚帝国也是有了一整套完善的应对措施,比如旱灾,基本就是官府拨款并组织兴建应急的基础设施,比如旱灾就是打水井,挖水渠引水等等。 如果是洪涝,则是修建各类防洪设施,转移灾民。 除了这些应急的基础设施,人员转移外,还会有农业生产的恢复救助,减免农业税等等。 此外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建,除了应对灾害本身外,也是以工代赈的一种,避免大量民众因为自然灾害而逃亡,进而形成大规模的流民。 在应对灾害的时候,大楚帝国官方一直都很喜欢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虽然钱没少花,但是效果杠杠的,既可以赈济,也可以顺带修建各种基础设施,还能够扼制大规模流民的产生,属于一举多得的好事。 嗯,除了花钱外,基本也没什么什么缺点了。 但是钱这个事吧,对于明王朝乃至其他封建王朝而言兴许都是极为难解决的事,但是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并不算什么难事,承顺七年里,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已经突破八千万两大关。 注意,这只是中央财政收入,并不包括留给地方各级财政的地方财政收入,而地方财政收入也是相当庞大的一部分。 在税收上,基本上没有那个封建王朝能够和大楚帝国比肩的了,哪怕是宋王朝也不行! 宋王朝的经济体系在历代封建王朝里算是个奇葩,主要是体现在注重商业上。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说的商业并不是官府扶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