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转业和民兵 (第2/5页)
分之三都够呛…… 至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也就是能看得懂四书五经,还能来一篇正式文章的人,百分之一都不到。 文盲率太高,读书人太少,也是之前大楚帝国招揽官员的时候,但凡具备读写能力的人来应募基本都不会拒绝的原因…… 同时也是大楚帝国在军方开展扫盲班的原因之一。 单纯打仗的话,其实普通士兵不认得字也没关系,但是大楚帝国为什么还要求各军官要对麾下士兵展开扫盲教育呢,就是为了培养足够多的基层读写人才。 这些经过了扫盲教育的人,再不济他也比纯文盲好,其中一些比较努力,脑袋也灵活的人都还会具备读写能力,到时候转移到地方,当个科员什么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随着整编的持续进行,一批具备基本读写能力的士兵将会充实大楚帝国的基层。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士兵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转业安排,那么就会直接给予一批退役金。 反正诸多选项都有,遵循自愿愿意灵活安排。 但是只要是退役,不管接受转业安排还是选择领取退役金,只要是在承顺五年之前投军的。 都能按照服役年限,功劳大小免费获得一份归属个人所有的田地。 功勋田这玩意,只要是在承顺五年之前从军,甭管士兵还是将领都会有,而且数量不少,哪怕士兵战死了,都会授予直系亲属。 参军免费授田,这句话罗志学可不是空口说瞎话,而是喊出来了就会践行的承诺。 当然了,只局限于承顺五年之前参军的军人。 至于承顺五年后,大楚帝国可没有喊出参军免费授田的口号了,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了这个政策,不过良好的从军待遇以及后续的转业安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