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_1696 无药可救的八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96 无药可救的八旗 (第3/4页)

蟹你争我夺都要往外逃,这个爬上去,那个就拖住了他的脚也往上走,然后第三只也上去了,最后一起都掉到桶子底部。

    就这么相互掣肘,相互纠缠,相互捣乱,结果蟹桶不用盖盖子也不用人看着,半桶螃蟹基本上都逃不出去。

    这就是蟹桶效应,而晚清的官场其实就是这样,八旗和汉臣们就是一只只的螃蟹,相互盯着对方一个个跟乌眼鸡一样。

    就说西山大营这三万新军吧,指挥权给谁?其实给谁都不行……给奕?了奕譞乐意不乐意?给奕誴了礼亲王高兴吗?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所有人都对外人抱有极大的戒心。

    因为八旗军事集团中就有这种基因,他们很清楚谁手上有兵谁就是大爷,就是祖宗,有权利了他一定会欺负别人压榨别人。

    你防着我,我害怕你,全体朝臣如麻杆打狼多头害怕,结果最后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坐拥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清国,最后的军事力量却要靠汉人的北洋来撑场面。

    同治之后八旗再无强军,归根结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所有的八旗贵胄们打心眼里都希望有一支强军,但是还都不希望别人有这支强军,都希望是自己拥有这支强军。

    越是这样想,人们之间的猜忌也就越大,猜忌越大就会更加掣肘,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想好,但是谁都好不了。

    可见,晚清灭亡其根源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争权夺利的八王议政思想死灰复燃,才是清帝国走向绝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想通了这一点,也就能想通历史上甲午战争北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