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章 游人五陵去 (第2/4页)
敢说,他只要问,师尊应该都会回。 但师尊不止是师尊,更是圣尊。 向一位圣尊问这些问题? 他是嫌自身的造化太多呢,还是嫌自身的运道太好呢? 所以,尽管关于这些方面,他其实有很多的问题想问,但这些所有,还是第一时间就被他排斥出了意识之中。 正本清源,回到“修行”这个问题上。 关于修行,其实也有很多问题。 而徐亦山一直在思索的,就是问关于修行上的哪方面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该说,徐亦山是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基于那天短短的打开了“灵眼”后所看到的情况,最终,徐亦山确定了自己的问询。 三江四海是前尘,岭上山头幻此身。 南域川峡水浩淼,北州原野雪纷纷。 曾同村舍村人近,亦与圣人圣地邻。 日暮天长何处去?繁华落尽见真淳。 在纸页的开篇,徐亦山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这一首那日和许同辉的同主题拟赋,云。 这也是可以代表着他所有过往的一首道诗。 道诗之后,是徐亦山的详细说明。 本是一寻常家族一寻常小子,然后被师尊收为门下,然后凝气通脉开窍,然后引气炼形还真。 六个境界,一步一步。 每一步,都有太多好说。 徐亦山没有任何隐藏地,把自己的一路修行,展示在纸页上,甚至几天前在山谷中的遭遇以及发现诸多问题的情况也说了,然后问道: “师尊,我该如何是好?” 如何做,才“好”? 这是一个有点滑头的问题,不,是很滑头,徐亦山写完,甚至是有点偷偷地一笑。 但他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