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2/4页)
怕不是眼珠子都要羡慕得红了。 然后什么也不管地,来他这里“做客”。 或者想方设法,把许同辉勾引到他们那里去。 “我是那安南的地主呀!” “家里有一方两方田!” “种出的田产养人又味美呀,不过他们都不知道!” “如果知道了都想到我这里来呀,那得问问我是好客不好客!” 徐亦山都在心里哼唱上了。 少年时,有一年,老师携他在帝都周游,在某个表演的台子上,就有一长袖拖地的老者在咿咿呀呀地哼唱着,节调有快有慢,声调有低有高。 少年时徐亦山未谙其味,很多年后,却经常会回想起来。 其实那节调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和修行是一模一样的! 快也是修行,慢也是修行,低也是修行,高也是修行。 修行也好,人生也好,都是这般,有快有慢,有低也有高。 而把快慢低高都经历着,品,细品,细细品,这是一个修者走向高阶必经的历程。 就如当年他在北地。 外面下着大片大片的雪,整个天地之间都是一片苍茫,更不用说漫山遍野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 而他在那个小木屋里,燃起篝火。 温的不是身,是心。 融的不是雪,是意。 跟随老师修行至今,徐亦山心中一共有三个道标。 第一个道标是当初被老师收入门下时的那座“亦山”。 第二个道标,就是那天地间的大雪,大雪中的小木屋,小木屋里的篝火。 第三个道标,还是那北地的大雪中,老师引领着他,所做的那三拜,一拜师道尊严,二拜地德如海,三拜天恩浩荡。 不管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