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_第四百六十七章 文明局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文明局限 (第2/4页)

性、侵略性和财富观念为其特征,文化的广度和厚度,都与农耕文明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若是光轮战斗力或者战争欲望来说,游牧民族南下,越打越富,一路劫掠,补给不成问题,而农耕民族北上,越打越荒凉,随着供应线的延长,供应变得越来越困难。

    游牧民族掠夺人口的牲畜和财产,输了也没什么损失,农耕文明就是赢了也没有什么好处,俘虏少,没有有用的战利品,占领的土地也不适合耕种,随着战争的延长,士气越来越低。

    这也就是为何历朝历代都以山河地利留驻长城防线,希望做到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rou铸安宁的目的。

    在长城这种线状边境防御设施之内,历代王朝又修建了大量封闭形的城池防御系统,绵延万里的长城和从北往南先后修建的大大小小数不尽的城池,是农耕民族保守心理、防御心理淋漓尽致的外化。

    只可惜长城作为中原王朝防御心理的物质存在,其作用终究是有限的,长城出现之后,从秦汉时进攻中的胜利,到唐朝进攻后的和平相处,再到宋朝退却中的彻底失败,长城竟然成了外族的防线。

    何况长城就算能抵御外敌,又岂能遏制内乱呢?

    祸事起于萧墙之内,危墙覆于累卵之间。

    所以朱标一直反对朝廷耗费大量资源修筑长城,早在他率兵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朝中就有不少大臣上奏,提议以亦集乃旧城、大宁卫开平卫及东胜卫三个重镇为倚仗,峻垣深壕烽堠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