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百舸争流 (第2/4页)
他们终究是覆灭了。 一代又一代的草原游牧政权不断吸收中原文明提升自己,和中原农耕文明差距越来越小。到契丹时期已经形成半儒家王朝的意味,在保持游牧特色和农耕文明并存的辽政权存在了两百多年就是明证。 而蒙古崛起三次西征建立起庞大帝国,蒙古灭国数量、地域之广无人能出其右。无数的文明被吸收,甚至在元朝建立后建立起不足百年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虽然元朝不算正规的儒家王朝,但是对于中原王朝的了解远超出其他游牧政权。所以蒙古诸部与明朝的差距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和汉唐对匈奴、突厥等游牧政权形成文明、科技上的代差截然不同。 所以明朝立国仅仅80年就被重新强大的蒙古瓦剌部击败,土木堡战败后大明国力由盛而衰,其实土木堡的损失还在大明的接受范围之内。 只不过让大明对外敌的态度由朱元璋朱棣的积极进攻,以强硬的态度镇压外敌转变为被动地依托长城打造九边重镇防御,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大明与蒙古攻守态势转变。 朱标的意思很简单,大明是要休养生息,但是并不意味着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固守国土,而是应该积极外拓,当然不是说疯狂的穷兵黩武,就像现在的蒙古高丽和日本,他们都陷入了内乱,大明完全有能力在其中搅局。 在其各部之间实行扶弱抑强的政策,平衡各方势力,让其内战不断,等他们消耗的差不多了,当地百姓民怨沸腾的时候,再以天朝上国不忍藩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