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_第一百二十四章 经义策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经义策论 (第1/4页)

    宋濂捋着胡须问道:“殿下可是想着多录用些北方学子?”

    朱标对自己先生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北方刚刚平定,文风还没有转变过来,经义上恐怕有所欠缺,最近十几二十年内都不可能追上南方,如此日后朝堂上的北方官员就会越来越少。”

    宋濂点点头说道:“但科举之事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天下士子们的抨击,殿下要慎重才是。”

    朱标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当然,科举取士首在公道。但有些问题也得考虑,宋师可否做两套考题,一套主经义,一份主试策,到时候由两套考题中选取优良。”

    宋濂皱起眉头想着这个方法的利弊,南方士子多读经义,北方士子们究竟战乱,相必对时务更有了解,如此倒是可以从两方中择取优良。

    而且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唐人考试重诗赋,“铨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以至有宋朝人认为,唐朝人写诗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科举考试训练出来的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所以不及也。”

    到了宋朝则是开始逐渐废弃了诗赋,王安石曾跟宋神宗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宋朝就开始主考经义以及策论,到了明朝主考的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