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二 泯然于众 (第3/4页)
鬻舍、捐财,卖身以供王国之禄,诸王子孙相传百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朱棣以后的宗室制度一方面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宗藩的费用已经接近朝廷税赋的一半,这也最终成为明代衰亡主因之一,另一方面也让那些有进取心、矢志报国的宗室子弟报国无门,只能一心当猪,否则就是别有异心。 谷朱标开口道:“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此规定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领岁禄享国家之奉养确为大不妥,五代无功于家国岂有面目享安乐。” 翰林院以及礼部数人立刻欣然下拜:“太子殿下英明。” 朱标没理会他们接着指点着吩咐道:“还有此处,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不妥,亲王膝下庶子皆封镇国将军,子孙世降。” 一个郡王爷也是王爷,朝廷定下的岁禄可不少,如果顺着老朱的想法,那么对亲王来说,每多生一个儿子就多了一个郡王的收入,也就是说生的儿子越多,亲王们过的生活水平越好。 大明的亲王们或许比不过汉代的中山靖王能生,可真若放开了生,那也不会差太多,都是王爷,不缺女人,这耕地的牛都有心力,还怕产粮的田地不够吗? 所以对宗室来说少生优生,利国利民。 朱标再翻到营缮供用方面,目前所定亲王岁禄是谷四千八百石,绢四千八百匹,绵四百五十斤,迟疑许久还是决定暂且不论。 自己父皇也是这个岁数的人了,在能生又能多生几个儿子,加起来的数字也就是那样,毕竟只是刚刚开国,皇室人丁稀薄,孙辈都只有阳儿亮儿两个而已。 大体的说完后礼部尚书就苦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