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_第七百九十四章 卫国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四章 卫国公 (第2/4页)

的团龙袍在阳光下很是耀目,周围的宫女太监侍卫都不敢直视人间至尊的威严。

    这也就是问题所在,淮西武勋们对他就是缺少这种敬畏,作为一起摸爬滚打上来的人,深知所谓的真龙天子也是会向常人一般放屁磨牙打呼噜,

    虽有敬畏但并不是发自心底,这些闯过尸山血海的将领们,都有异乎寻常的胆量魄力和机诈权变、他们一旦动了心,会比文官或者其他造反者更直接更有力更不顾后果。

    忧患之来,常始于宴安者,明者能灼于未形,昧者犹蔽于已著,事未形犹可图也,患已著则无及矣。

    朱元璋无疑就是明者,开国两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明确清楚,自己这些弟兄,大多除了勇武之外一无是处,在战争中,他们是大元帝国的破坏者,在战后,他们又成为新王朝法律、纪律和秩序的破坏者。

    他们仗着手中的权势,贪婪地捞取所能看到的一切,到处侵占土地,私纳奴婢,侵夺民财,欺压良善,驱役士卒,贪得无厌,无所顾忌。

    …

    不光功臣们自己犯法,他们的亲友也一个个不把国法当回事,许多功臣的亲戚、

    家人甚至佃仆、火者,也都倚势冒法,横暴乡里,欺压百姓,诸勋臣亦不禁戢,成了地方霸王。

    比之潘福皆有过而无不及,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大明连年不断的有百姓造反,这里面有文官的贪腐之过,也有武勋的放任亲族之事。

    文官有时还要巧借名目,而武勋则是需要名声,甚至还自吹自擂自己这是效仿先代名将自污,可事实上就是小农意识和流氓本性的彰显而已,他们身居高位却懒于学习,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都打下了天下,现在还学个屁。

    胆大包天的莽夫能在乱世立足,但绝不可能在治世存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