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三章 加以笼络 (第2/4页)
,每年大概铸钱两亿文,这就导致朝廷铜储存量急剧消耗,朝廷近来的通宝质量越来越低下,华夏历来就是缺乏金银铜这类金属矿的国家。 而且铜钱的许多问题也难以解决,比如铜矿稀少,难以开发,铸造成本高,劳民伤财,私铸问题严重,屡禁不止。 而白银黄金也是如此,物以稀为贵,可却不太适合作为流通的货币,而且携带不便,纯度不一等各式各样的问题也多。 所有朱标得到这一批银子之后,最先想到的就是以金银为本位,以纸币代替铜币,当然这得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毕竟大航海未开,大明的金银储备并不充足。 经过宋元两朝,民间百姓士绅都开始不相信朝廷的信誉了,长期缺乏节制的印刷,导致纸币发生了通货膨胀,完全比不上金银保值稳定。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毛病,哪怕是历史上的明清也一样,根本没有建立一个金融体系的概念,完全就是为了压榨民间财富而发放的纸币。 朝廷发的宝钞朝廷自己竟然不认不回收,而且朝廷完全没有储备金的概念,也没有相应的通胀应对机制,这不崩是不可能的。 说实在的宝钞产生本就是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在目前这种百姓被严重束缚于土地之上、社会产业流动困难,且商业还没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下,用纸币作为主流的流通货币本就是个不怎么聪明的办法。 不过开国之初也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大明开国所面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