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_第四百九十八章 防民之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八章 防民之口 (第2/5页)

口中知晓的,他们说谁是圣人,那谁就是圣人,他们说谁有罪,那谁就是有罪………

    防民之口甚重于防川,汉朝末年就曾发生过禁党人之议,魏晋南北朝禁止士族子弟议论时政,违者终身不能做官,宋朝议论时政要置以重典,或刺配,或迁边,或斩首,宋哲宗还厚赏检举妄语者,元朝规定诸公事非当言而言,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但这些成效都一般,因为民言是堵不住的,纵然是一个有上顿没下顿的乞丐或者田间苦耕的乡村老汉也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朝庭政策,谈论皇帝家事有极大的兴趣,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难道说八卦是人的天性或者本能?

    所以闲谈莫论人非成了高贵的品德。

    如此,强行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是不可能的,想让人所有人闭嘴更是难于上青天,位高权重也还是人,不是神,伟力不能归于己身,那就别想着逆势而行。

    强行逆势只会不断消耗凝聚的共识,共识散去权柄也就散去了,这就是人类权利的真谛,也是掌权者的限制。

    皇权至高无上,但皇帝却是可以限制的,古圣先贤载舟覆舟,人活一世谁能肆意妄为?谁能逃得过后人评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括如今的老朱,其实都是很在乎自己身后名的,这也是权柄达到一定地步后的必然结果,物质需求彻底被满足后,那还能追求的只有精神上的满足了。

    一个平头百姓绝不会关心自己的身后名,因为他知道本来也没人会记得他,别说几百年,自己儿孙两代人就会把他遗留下的那点痕迹都带走。

    朱标其实在物质生活上也没有追求了,金银财宝美女佳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说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