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提点 (第3/4页)
问题是还成功了,这直接导致了文官集团声望大震。而武将集团在经历了靖难重新洗牌,以及土木堡之变的打击后,影响力大为下降。 之后,武将统兵,文臣为帅现象很多,例如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胡宗宪剿灭倭寇。这些都加剧了战争决策权进一步向文官靠拢。 到了后来,二品武将遇上七品文官,经常都是要先下马行礼避让的。太子少保戚继光写信给同品级文官张居正,要自称“门下走狗”。 文武不平绝非好事,朱标可以容忍文官比武官稍大半级,毕竟武官造反的威胁要远远大于文官,必要的削弱是要有的,如此也是对他们的保护。 但是像历史上那样是不行的,武官没有了出路,那会还愿意参军报国,大家都考科举就是了,反正当了武将也远不如个小御史。 而且朱标准备设立内阁作为文官的目标,那么武将也得有个类似军机处的机构,文武两立,互不干涉,其间的矛盾冲突由皇帝居中调控。 武举也当进行了,如此也给百姓们另一条出路,读四书五经不成,练武学兵法韬略也是可以光宗耀祖的,而且以后要允许军中将士们参考。 朱标点点头说道:“只是李相也知道,本宫很少出宫,与那些将帅的子弟并不是太熟,可否请李相推荐一下。” 挑选班底也不是可以随便挑选的,若是他们的父兄脑子不好,未来难免被株连,朱标也不想浪费心力培养要死的人。 朱标的地位太高了,哪怕是淮西勋贵中,能让他注意的也只有那几位大佬,其余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