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四章 迎难而上 (第4/5页)
都已经听出来了,许多细微的调动演变到最后就是大变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自己父皇这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他还得跟着多学学,没一会儿就发现了翰林院的奏文,应该是替老朱拟的。 “自古帝王开基立国,必依靠贤俊之臣,共同理政,殷汤周武既定天下,即用俊贤,列于庶位,因此得以光昭上下,泽流无穷,我今肇基江左,统有万邦,稽古建官,期以治永。” 朱标挥笔将共同理政划掉,然后将我字改为朕,然后批复“诏下之日,有司悉心推访贤俊之士,以礼送至京师。” 这也是年年都要发布的选贤公文,虽然科举以开,但官员缺口依旧很大,只能在再以举荐之途多选些人才,确实也有效果,由于举荐的人才要经过老朱亲自鉴定,所以地方官员也不敢举荐草包废物。 从质量来说还要比科举出身的强些,最起码实务上面要强不少,被举荐者大多数都是年纪不小的了,名望实力缺一不可。 再往后又看到郑州知州苏琦上奏言“宜于沿边要塞屯田积粟,以立长久规制;宜选才兼文武、练达边事重臣,分镇要害;于中原垦田,责之守令,招抚流民,永安田野。” 朱标看的点头,言之有物实属难得,朱标记得这个苏琦曾任前元户部左侍郎,然后见政局纷乱就自请归乡了,还是洪武二年征辟出来的,名声还算不错。 朱标挥笔批复“屯田以守要害、垦田以实中原,皆是控制外寇和实行王政之法,宜当根据实际,参酌施行。” 这时候上面突然传来老朱的声音:“标儿,这个磨勘司司令是你的伴读吧?” 朱标闻言一愣然后点头道:“应该是叫高晖,是儿臣年幼时的伴读,其父曾是父皇的亲军都统,战死在平江之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