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国子监 (第2/4页)
就去国子监了。” 朱元璋挥手让他自去,而他能好好考虑一下用谁完善律法,制定出符合目前形势的大明律法,李善长刘伯温宋濂都走了,这下还真是不好找人了。 朱标出宫后上了车驾直奔鸡宁山,朱元璋当初攻下应天后就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立都南京后,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这里被朱元璋寄予了厚望,开国之初朝廷文官不够的可题就暴露出来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省部到州县林林总总的大小官吏需要几十万人,朱元璋哪里有底子掏出这么多忠心能干而且还清廉的官吏。 所以早早就立下了学院,成效不能说没有,只不过不太理想,至今四年了,出了不少地方官员,补充了不少空缺,可惜没有什么太过出众的。 至于原因也简单,朱标放下手中关于国子监的规章制度,这个学校被自己父皇搞的就像一个培养工具人的地方,以极端苛刻的纪律约束学员甚至是教员们。 国子监的的规定就是生员有戾规矩,课业不精,并从纠举,绳愆厅特备有行刑红凳二条,拨有直厅皂隶二名,专门来对学生用刑。 监丞立有集愆册一本,各堂生员敢有不遵学规,即便究治。初犯记录,再犯打篦五下,三犯打篦十下,四犯发遣安置。 监丞对监生有生杀予夺之权,监生决无申诉反抗之理,国子监内的佣人膳夫等由朝廷拨死囚充任,有三遍不听使令,即处斩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