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七章 未来臂助 (第2/4页)
估计也是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门两国公确实有些太显赫了,只不过被朱元璋驳回了,毕竟那时候他们父子俩的打算就是广封爵位,以观后效。 而且老朱确实对死去的老第兄们有感情,加上冯国用也是淮西人,所以就造成冯城在勋贵当中的特殊地位。 按理说他走在徐允恭前面也是应该的,毕竟徐允恭常茂等人虽然是世子,但也没袭爵,终究是个小辈,而冯城已经是郢国公了,就是去见中山王府也得徐达亲自接待陪同,现在却甘居末位,可见其人低调谦逊。 冯城旁边就是邓镇了,卫国公邓愈之子,亦然是顶级勋贵子弟,只是与周围这几位相比,那就相形见拙了。 六人规矩的走到朱标书案前方下跪行礼:“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应了一声后说道:“免礼起身吧,刘瑾去搬来几个凳子。” 刘瑾应诺一声,周遭的宫女太监已经忙活起来,而起身的几个又再次谢过,朱标瞧着他们的衣服说道:“看来是刚下卯就过来了,本宫记得你们几个除了李祺在中书省之外,其余的都在大都督府挂职吧。” 徐允恭看了眼冯城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就当先回答道:“正是,李兄在中书省任员外郎,我等四人都是在大都督府挂都事经历的职,冯兄则是任大都督佥事。” 员外郎以及经历都事皆是六七品的小官职,冯城的都督佥事则是正二品的官职,当然了,这都是实职,若是说虚职,那他们除了冯城各个都顶着从三品轻车都尉的衔儿。 这时候凳子也搬来了,刘瑾挥手让殿内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退下,只留下了义子刘安与他在殿内伺候茶水。 朱标点点头后说道:“入秋有段时候了,大都督府可有商议过北方军情?” 这问题就涉及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