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仙为途_第一百一十一章 管理的学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管理的学问 (第3/8页)

五子当然知道怎么办了,小五子现在也是练气期修士了,正因为是这样,才不得不来禀报刘安,就怕刘安也是道人。

    寺院,道观,相比较起来道观要好得多。

    这个世界也有寺院,当然刘安还知道寺院经济,刘安就提笔把这些写了出来。

    佛教寺院经济,寺院的产业和投附的人口激增,在北魏及北齐,寺院已成为介于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不容忽视的势力。今天的寺院经济的实力更为强大,各个大寺名刹往往附有庄园,广占田亩人户,道端良秀将寺院占有的领地称为寺领,包括寺田、庄园及僧田等部分,寺院作为管理者役使在寺田上从事耕作的庄户、奴婢。一般来说,寺院的庄园不止一二所,庄园内部除了田地之外,还有屋舍、碾硙、车乘、林地、果园、菜圃等,内部分工很细致。

    概言之,寺院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的土地配额、封赐,信徒的布施,以及土地买卖、质押兼并,寺院的设备出租、实物出借与货币借贷,等等。其中,土地是寺院财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获得土地的主要途径有国家封赐、信徒布施、土地买卖、由质押而兼并,等等,其中包括:寺庙经由国家赐予土地,称为赐田或赐庄;均田法中有授田于僧尼的制度,僧给田三十亩,尼二十亩,僧侣们死后,其所领僧田也可能会归入寺庙的常住田;由于佛教认为掘地伤生,僧人不事生产,因此,赐额之外,往往还将附近农户若干封赐于寺庙,这样,寺庙不仅获得土地的收益权,而且拥有对世代在这些土地上耕作的农户的某种控制权。私人布施是寺庙获得土地的最为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