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1章:宋国现状 (第4/9页)
底也只是叫太子戴武的那帮人低调一点,毕竟他还没死呢,但遗憾的是,这个打压的举措,还是引起了郯城对彭城的不满。 就像蒙仲印象中那样,太子戴武可不敢对宋王偃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毕竟惠盎与薛居州教导戴武最多的,便是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最看重的就是孝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戴武,又怎么会对宋王偃心生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每次被宋王偃训斥,太子戴武总是唯唯诺诺,不敢顶嘴,因此对太子戴武本人,宋王偃倒也没有什么恨意。 坏就坏在追随太子戴武的那批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宋王偃虽然对宋国有功劳,但毕竟年事已高,况且又传位于戴武,于情于理都不能再对太子戴武指手画脚地评判。 正是这份对宋王偃的不满,引发了郯城军将领戴璟率军逼宫的内乱——当日,趁宋王偃将太子戴武召回彭城之际,负责护送的将领戴璟联合其他几人发动兵变,率领军队杀向王宫,试图逼迫宋王偃让出手中的权力。 这种事别说宋王偃不会答应,以国相惠盎为首的彭城诸臣也不会允许啊,于是在彭城军的反抗下,试图兵变的戴璟失败了,保护太子戴武逃回郯城。 于是乎,宋国便发生了彭城与郯城的内战,因戴璟兵变之事而大怒的宋王偃,勒令戴不胜带兵征讨郯城,郯城宋军与郯城宋军反目成仇,相互交战。 随后,太子戴武因不希望看到国家发生内乱,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又不想违抗自己的父亲,便跑到戴不胜的军中自首。 太子戴武主动投降,郯城军的士气自然降到了冰点,戴不胜不费吹灰之力便平定了这次所谓的叛乱,将太子戴武,以及以戴璟为首的一些郯城军将领通通带回彭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