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_第3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2节 (第4/4页)



    题目为“莫见隐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此开篇讲述了天地的关系。

    中庸说,天赋赐予的是性情,率性的便是道,坚持自己的道,那就成了教。

    依次递进其中的关系。

    作为君子,不能离开自己的道,如果抛弃自己的本性,那就不能再成为道。

    不管是有没有人看到,有没有听到,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这一篇当中,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是君子慎独。

    在没有人的地方,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中庸的哲学意义跟佛学许多地方,还有共通之处。

    比如研究并学习过佛学的苏轼,他写过一篇《中庸论》,其中还用佛学,等来支撑他的文章。

    其中也详细讲了“道”,还讲“道之难明也”。

    可见“道”之艰难,道之渺小,道之重要。

    所以此题的解法,已经在明面上。

    纪元提笔。

    “《中庸》即心之所发,而其几为至著焉!”3

    中庸,就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做事,所以细微之处就会很明显!

    毕竟只有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被欺骗。

    认清自己,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天下之道不可能离开这件事。

    人的想法看似很小,但影响的就是自己本身。

    这个人是好是坏,全在一念之间,只有独处的时候也保持本心,保持自己的中和,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中和的人。

    这样的人多了,国家跟社会才会安定云云。

    所以,君子可不慎乎?

    所以君子能不慎独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