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节 (第2/4页)
化了那么一点点。 会试《四书》第一题。 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此句出自《大学》,必考科目。 而这句话也不陌生。 但考试题截取了一部分,为人臣前面还有一部分。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国君要仁爱,臣子要恭敬,子女要孝顺,父亲要慈爱。 考卷上,说君,说父,都不妥当。 所以前一句后一句都给删掉,只强调当臣子,但儿子应该怎么做。 此题纪元就压中了。 如果答此题,自然不能只看着一句。 说起来也分考试。 如果童试来答,那就这一句答即可。 乡试来答,肯定要前后来看,再给出自己的想法。 会试再答,既然要看前后文章内容,还要说出其中典故。 此句再前面,还引用了诗经的典故,以及孔子对诗经内容的看法。 《诗经》里讲,天子都城周围,就是百姓们住的地方,就像鸟儿栖息在山丘的一角一样。 孔子对此评价:“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意思是,鸟都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人为什么不知道的。 此话自然是“尊尊”的意思,再次强调尊卑之分。 后面继续讲《诗经》中夸周文王,说他为人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接着,便是考题,为人君那些话。 总的看下来。 几乎从哪个方向解读都可以。 最开始,就讲尊尊,从人就该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