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愿宇内平 (第2/4页)
过政务院递交的贺珍降爵书上却大笔一挥,写道:“贺有功,侯晋公。” 顾、宋二位宰辅不明贺珍何来大功,以至于不降反晋。 “当年贺珍若不归我,西路军十万将士焉能回返大顺?朕又如何能挥师东征?” 陆四认为贺珍归顺之后虽然军功不及其他人,但其归顺本身意义却极其重大,不仅让他成功“夺取”西路军的军事指挥权,也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抢在阿济格北返之前,领着西路军攻打北京。 事实证明,正是贺珍的归顺才奠定了大顺此后一系列军事及政治胜利的基础。 贺珍不归,陆四无兵。 如此,岂能不封公。 而且贺珍代表的也不是他贺珍本人,而是代表武大定、严自明、石国玺等汉中军集团。 这些当初随贺珍叛变降清的将领现在都是大顺军的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还随刘文秀、李来亨出征四川,所以对贺珍的封赏不能草率。 当然,陆四高看贺珍一眼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位在李自成死后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举兵抗清,并坚持到最后,成为有名的“夔东十三家”之一有关。 听了陛下所言,顾君恩若有所思,遂道:“贺珍都能为国公,何愁天下人不来附我!” “贺有功,侯晋公”六字很快就传到贺珍耳中,令这位从前的明朝副将、清朝汉中总兵不禁泪流满面,跪拜宫城方向遥呼万岁。 会议开始后,即由李定国代表枢密院宣读关于河南驻军调整方案。 根据陆四的指示,枢密院的方案,河南地区的驻军将被整编为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