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35 (第3/4页)
念,是从书籍和自我升华过程中形成的,和林成平脉冲式自我升华不同,林乾毅的升华是一种缓慢平稳性的。因为他有书籍作为理论,亲自动手作为实践的平台阶梯。 林乾毅的行事风格背后拥有条理清晰的逻辑思维,所以林婉儿更加看重他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不仅仅是因为他沉稳内敛、一丝不苟的性格,更是因为他对为人处世有一个更加清晰、基本的理念。 比如经史子集中说到的“经世济民”,林翰林潜意识中认为作一首好文章、写一篇好文章,抒发爱国情怀,就能够展现自己的“经世济民”,林乾毅却能够放下自己的身份和架子,从工农商中看到经世济民的根本所在。 两者无好坏之分,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纪昀大学士更加偏爱林翰林,而宰相潘春伟更加看重林乾毅,文采无双、德才兼备的大学士陈贤两者都很看好,若不是诺诺和林婉儿之间的关系,陈贤都想将林乾毅和林翰林收为关门弟子。 林翰林行为爽朗,不遵规矩,可是他从来没从根本上对封建礼教有过怀疑和反对,只是觉得某些礼节实在繁琐。、 林乾毅恪守礼仪,为人本分,可是对于封建礼教,他有过全方位、根本性的否定,骨子里他才是那个真正叛逆、不守规矩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科举之后,他皱着眉头审视以往,蓦然发现其中妙玄,于是辞去了翰林院的工作,进入了国子监,专门研究工农商的书籍。 多年以后,举世伐魏。那个凌冽的秋天。林翰林写出了那首振奋人心的,以“大魏参差千万户,多少铁衣埋枯骨”开头。以“铁剑磨枯骨,血染秋杀图”结尾,共一千零八字,和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