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81:怒怼女娲,陆压见无支祁 (第7/8页)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中,如来曾提到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jiù),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2] “无支奇”。亦作“无支祈”。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淮水水怪名。由来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无支祁以控水闻名,赤尻马猴的能力则是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二者甚至不属于同一亚种(无支祁是猿猴)。 禹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过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山石号叫,树木惊鸣,土伯壅川,天老进兵。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治水。 禹知道遇到妖怪了,非常生气,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让夔龙去扫除妖孽。这时,桐柏山,以及附近诸山的部落首领,唯恐双方打起仗来祸及自己,都面露惧色,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犂娄氏等部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