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锦衣裁缝铺 第161节 (第7/8页)
都不见人烟,商户大概是觉得不用担心隔墙有耳,这才将实话说了出来。 半年前,商户在一个矿区里收玉石——他本是做金器玉石生意的,跟汉朝当时几个比较大的矿区都有合作,不挖矿,只低价买原料做成品,比如首饰配饰什么的。 矿区当时说出了个大料,非常完整,石皮也很好剥落,矿区的老师傅怀疑那是被人埋下去的玉,并不是矿区里土生土长的。 玉石带灵,可以养人,也可以玉养玉,所以矿区的人猜测,那块玉是很多年前有人找到了那个矿区,把自己的大块玉石放进去,试图养得更大块、水头更好。 养玉需要很多很多年,一些祖传的玉器要养的话或许要传好几代人才能把玉养出翠来。 矿区早年经历过战乱跟灾害洗礼,说不定放玉的后人忘记这里还有一大块玉石了,现在矿区已经被承包,从他们矿区挖出来的玉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只是这么大一块玉,普通的商户肯定吃不下,矿区有意联系商户,想商量看看到底是拆分后制作玉器买卖还是上贡。 这年头,能做矿的基本背后都有官家背景,矿区的人犹豫,是因为这玉石不算原石,是一块被人使用过后才放进矿区的,当时的矿区老板担心进贡二手货反而被降罪,这才找了商户来问问看,到底能不能送到宫里去。 古时候讲究地位等级,工农士商,商贾排在最后,地位本身不高,能赚大钱的,背后多少有管家支持,是最早的官商勾结,只是这算给国家盈利,加上好东西多少会送到皇家手里,就默认了一部分商贾“皇家特供”的身份,后来更有皇商一类的商人与普通商人区分开来。 商户听说玉特别好,水头足、块头还大,想着如果好的话,就直接送进宫,到时候他说不定能给自己儿子谋个好差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