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33节 (第5/6页)
涉之广而徒然忧惧,那百姓所受的苦难呢?”王大人拳头开始握紧。 “朝堂乱了,士子乱了,百姓难道不会受苦?” 王鏊有些火气,他又想起来那天太子和吴宽的辩论,太子怎么说的? 你们这些读圣人之书的,说的都是为国为民,可真碰到了一件为百姓的好事,却又正义凛然的找了个理由不去做了! 上次是东宫重于小民,这次呢?是影响太大,牵涉太广! 总归就是让百姓再苦上一阵子! 现在学宫之计,多少能为一些百姓谋利,但是又不能做! 吴宽还在继续,“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太子领悟到百姓无钱医病便想了‘富民之道’,这原也没错。不过富民之要,在于节俭。首要的还是朝廷、皇上养成并倡导节俭之风。这是千古以来的道理,济之想凭借‘为百姓谋求生之技艺’而就此改变,怕是困难重重。” 吴宽自己也在想:太子聪慧、仁厚,那日在东暖阁虽有些不快,不过事后观太子言行,确实当得起这些品德,可见太子是块难得的‘璞玉’。 只是思路不正,总想奇招,若不细加雕琢,浪费了一身才能不说,怕是也容易将国家引入歧途。 好在太子年幼,如今尚不足八岁。日后只要禀明陛下,以圣人之道纠正太子的所思,以忠孝之德规范太子所行, 想来一个仁德天子总归是可以期冀的。 “吴大人,若太子殿下,执意推行此法呢?”王鏊憋着一口浊气问道。 吴宽正色,朝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利于国爱之,害于国恶之。到那时,我必定上疏反对,仗义执言,请求陛下约束太子之言行,以安天下之民心!” “那若是利于民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