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上) (第3/6页)
猝然罢兵,必有缘由,朝廷究竟是为何事罢兵?” 韩冈还没有收到来自京中的信报,之前和谈的条件两府都不愿接受,但现在突然同意,肯定是辽人一方开出了什么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禀枢密。”童贯回道:“是辽人那边改了和议的条款。” “什么条款?” “大半就是枢密提的条款。”姜荣在旁插话,韩冈的要求还是他上次带回去的,“岁币不增,而兴灵则是以银绢一百万匹两赎买下来,从此归于大宋。” “银绢各五十万?” “正是。” “我之前说的是三五万贯吧。如今却是百倍于此。”韩冈话声转寒:“尔等怎以此事诬我!是我少说一句,勿过三十万,过必斩汝?!” 这话是寇准在曹利用去签订澶渊之盟前特意说的警告。‘虽有敇旨,汝往,所许不得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勿來见准,准将斩汝。’ 韩冈一变脸,姜荣几乎吓得魂飞胆破,宰辅之怒岂是他这个小黄门能担当得起的。 “还请枢密息怒。此百万银绢并非岁币,乃是断买。就如世间买卖田宅,断卖本就要比典卖价高。相比日后岁岁鏖兵,百万非多。” 绢五十万匹,银五十万两,相当于两倍的岁币。不过这不是岁币,而是一次性的买断。 韩冈之前说的三五万贯的确是太少了,但这一百万匹两的买断费也未免太多了。如今的银价一两一千八百钱,相当于两贯半,而作为随笔供给辽人的绢绸,均价也在两贯上下。两百多万贯的现钱。以兴灵之地的税收不知要到哪一年才能收回来。不过也正如童贯所说,得到了兴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