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25) (第4/6页)
“‘说的是辽国的风土风物,又不是大宋的内情,何须担忧。’‘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可好色者又不如好利者。越多人对有意于辽国,日后征北,就有越多的豪杰谋士纷纷来投。’”章惇问吕嘉问,“望之可知这两段话是谁说的?” “不是前些日子蔡确和薛向说的嘛。”吕嘉问当然记得,“记得子厚你也帮了腔。还有张缲也是。现如今可是人人皆谈北事。就跟当年河湟开边时,人人皆谈西事一样。” 刚刚结束的战争使京城中最为火热的话题,介绍辽国内情的文集、笔记也是印书坊中最受欢迎的书籍。 依照朝廷律令。任何臣子在接待外国使臣,或是出使他国的时候,一言一行都要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作为奏章呈交朝廷。 比如现如今流传很广的《使辽语录》,就是两年前病逝、谥号忠文的陈襄将他担任国信使出使辽国时的记录结集,然后出版流传。苏颂最近也出版了一部使辽的记录,讲述了他出使辽国时的经历和见闻,这同样是他从自己旧日的记录中编纂出来的。 吕嘉问还听说最近有书商,向曾经出使过辽国乃至高丽的大臣们约稿,给出来的价格,甚至让吕嘉问都为之咋舌。可见如今讲述辽国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理的书籍有多么受欢迎。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这一战的结果让士林一改过去对辽国的畏惧,开始对恢复失地有了信心。更有许多书生想一策成名,或是拿着对辽国的了解作为敲门砖,敲开一干重臣家的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