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11) (第2/5页)
,就等于是拉开了序幕,无数辽人将会争先恐后的蜂拥来投。 河东、河北当面的敌人如此,灵武地区北面的阻卜人更不会为辽人守节。那群鞑子虽还没有进化到会写字的地步,但他们已经聪明到可以分辨出一手拿刀一手拿钱的大宋,与两手都拿着刀的辽国,哪个是更值得跟随的主人。 在种谔看来,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要是等到耶律乙辛坐稳了御座,宋辽两国南北并峙的局面又将会继续下去。 “有这么多内应,朝廷里面至少也得改个口才是。” “才七人啊。”种谔长叹息,“若有个十几二十人,再有几名北虏重臣,就不用什么议论了。” 若辽国有一二宰辅级或只是地位稍逊的重臣明确表态,就是反对最力的韩冈,也很难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至于准备不足的问题,只要有那份心,对于如今的大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种师中自不会质疑种谔的判断,如果他的兄长种建中在这里,多半会多问几句,但种师中可不会。在过去的十年中,他没能挣到多少军功。 “要不是王平章抱着私心,也不至于变成如此局面。” 有着一位做太尉的叔叔,种师中对朝堂局势比一般的朝臣都了解。 王安石同样支持出兵,可这位平章军国重事的本心,却不是要灭辽,至少大部分不是。 平章军国重事在两府不配合的情况下,只有建议之权,无法掌控朝政。而东府三人中,韩绛、韩冈、张璪各自分管一块,相处融洽,哪个也不会愿意王安石的手伸进来。 显而易见的,王安石在朝堂平静了一段时间后,准备利用这一次辽国的危机,将吕惠卿从河北拉回来。 “王平章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吕宣徽怎么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