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11) (第2/6页)
谁能肯定赵颢登基后不会为今日之事而报复? 赵家的皇帝,除了太祖和仁宗之外,倒是小鸡肚肠的占多数。太宗皇帝是其中的典范,兄长就不说了,嫂子、侄儿、弟弟,都是死的不明不白;真宗对寇准的处理也是一条明证;至于英宗,他上台后便将传言中反对他即位的蔡襄远远地发遣到福建,仁宗皇帝尸骨未寒就闹起濮议之争,同样是他赵曙心性最好的证明。 与天子日日接触的重臣之中,没人会对赵家皇帝的品性寄托太大的希望。 让看不顺眼的臣子家门败落从来不是难事,甚至简单到并不需要明面上的报复,只要让其家族后人无法进入官场,那个家族自然而然的就会破落下去。要知道太宗、真宗时的名相王旦,其子是熙宁六年去世,以工部尚书致仕的王素,他家传到重孙辈后,就已经败落得要靠天子恩典才挣得一份俸禄了。 轻而易举,举手之劳。动动嘴皮子就够了。 为了一个已经让权力从手中掉落的天子,而付出家门毁灭的代价,年轻人或许还有着这样的棱角和热血,但早就在朝堂上打磨得光滑圆润的金紫重臣,如何会这般意气用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王安石或是韩琦的胆略,这也是名臣和庸碌之辈的差别。可又有几人会愿意为一个虚名而毁家纾难?几位宰辅,当然是一个个装聋作哑,对赵颢的话不做任何反应。 不,确切的说,是除了一人之外的所有人。 拧着眉头的章惇咬了咬牙,终于还是决定自己站出来。 在他的立场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